欢迎来到生命殡葬网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殡葬资讯 - ## 标题,绿色殡葬改革工作汇报

## 标题,绿色殡葬改革工作汇报

文章来源:殡葬资讯 / 发布时间: 2024-11-25

### 一、工作背景与目标

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,殡葬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。传统的殡葬方式存在占地过多、资源浪费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这与当前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相悖。政府在2017年启动了殡葬改革动员大会,旨在通过推行绿色殡葬,解决上述问题。绿色殡葬强调生态环保、资源节约,倡导采用树葬、海葬、骨灰撒散等节地葬法,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,降低环境污染。同时,通过移风易俗,改变传统丧葬观念,减轻群众负担,促进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。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底实现火化率达到100%,并建成每个村拥有公益性墓地,城市公益性公墓覆盖率达到100%。通过这些措施,最终实现逝有所安,保护生态环境,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发展。

### 二、组织领导与工作机制

#### 1. 组织架构

绿色殡葬改革由县长亲自担任组长,县委常委、县政府副县长和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,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改革工作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,具体落实各项任务,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沟通协调。

#### 2. 职责分配

各相关部门分工明确,民政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与监督实施;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安葬用地的规划与管理;宣传部门负责政策宣传及舆论引导;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违规行为查处。各部门协同合作,确保改革顺利推进。

#### 3. 运行机制

建立了县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联动机制,各级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。村级组织负责摸底排查乱埋乱葬现象,乡镇负责具体整改落实,县级部门负责全面督查和指导。此外,实行月度报告制度,每月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通报,并将殡葬改革纳入绩效考核,以保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。通过这种上下联动、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,确保绿色殡葬改革有序开展。

### 三、调研与全面摸底

#### 1. 基层调研

为了深入了解我县的殡葬现状,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并进行了实地走访。调研组由县委县政府牵头,各乡镇积极配合,深入至各村(社区),了解当地的殡葬风俗、居民的意见和建议。通过座谈会形式,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。例如,某村庄存在大量乱埋乱葬现象,村民对新型绿色殡葬方式接受度较低,这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#### 2. 数据收集与分析

调研期间,重点收集了全县各村(社区)的殡葬现状数据,包括现有墓地数量、乱埋乱葬点分布情况、殡葬设施配备情况等。数据显示,全县共有乱埋乱葬点126处,主要集中在偏远农村地区,违规棺材制作点5个,丧葬用品销售点27家。这些数据不仅帮助明确了重点整改区域,也为后续政策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
#### 3. 形成调研报告

综合调研数据和基层反馈信息后,形成了详尽的调研报告。报告指出,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、部分居民对火葬抵触情绪较大是推广绿色殡葬的主要障碍。针对这些问题,报告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、完善殡葬设施建设等具体建议,并明确指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和方法。该报告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基础。

### 四、政策制定与实施

#### 1. 出台实施方案

基于前期调研成果,县政府制定了《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》,涵盖目标任务、实施步骤、政策措施等内容。该方案明确了将深化殡葬改革,鼓励绿色殡葬,加大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力度。

#### 2. 政策支持措施

- **财政补贴**:设立专项奖补资金,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家属提供奖励性补助,减轻经济压力。

- **基础设施建设**:投资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,确保每个乡镇都具备基本殡葬服务能力。

- **宣传教育**: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绿色殡葬理念,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。

#### 3. 操作流程规范

为确保新政策的有效执行,对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。从遗体处理到安葬全过程都有明确规范,包括遗体交接、火化安排、骨灰处理等环节,确保每一步都符合环保要求和法律法规。同时,设立了服务热线和投诉平台,及时处理群众诉求。

### 五、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建设

#### 1. 公墓和殡仪馆改扩建

为满足生态安葬需求,启动了公墓和殡仪馆的改扩建工程。在城镇现有基础上增设节地型墓穴和环保葬设施,确保每个经营性公墓均达到生态化标准。新规划建设3个大型公益公墓,墓位设计以节地小型为主,使用环保材料,减少硬化面积,增加绿化比例。

#### 2. 配套设施升级

提升殡仪馆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水平,引进高效节能环保火化设备,确保排放达标。火化机更新为更加环保的型号,并配置了尘过滤系统,减少空气污染。各殡仪馆还添加了冰葬、花坛葬等多种生态安葬设施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

#### 3. 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

为解决农村地区殡葬设施不足的问题,推进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。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开始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,目前已竣工127座。这些公墓采用卧碑式墓碑,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,且周围种植本土植被,美化环境。每处公墓都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维护设施,方便群众使用。通过这一举措,逐步消除乡村乱埋乱葬现象,实现集中安葬和管理有序化。

### 六、惠民政策与公共服务

#### 1. 基本殡仪服务免费政策

为了减轻群众经济负担,我县全面推行基本殡仪服务免费政策。具体包括遗体接送、冷藏存放、遗体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多项服务。例如,在XX乡推行这一政策后,有超过200户家庭享受到免费服务,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。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,也促进了绿色殡葬的普及。

#### 2. 公益生态安葬奖补措施

推出公益生态安葬奖补措施,对选择树葬、花坛葬、海葬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的家属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。例如,选择把骨灰安葬在公益性生态墓地的家庭,可以得到2000元的奖金。这不仅有效激励了更多居民选择环保的安葬方式,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殡葬理念的普及。

#### 3. 社区公祭设施建设

全县范围内规划并建设了多个社区公祭堂和纪念设施。这些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祭扫环境,减少了传统墓园的压力。每个公祭堂内部设置了专门的祭奠区,配备鲜花和公用祭台,方便居民进行文明祭祀活动。公祭堂周边种植了大量绿植,环境优美,成为社区居民重要的祭祀和纪念场所。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,引导居民逐步摒弃传统焚烧祭品的习俗,转向环保的祭祀方式。

### 七、执法监管与考核

#### 1. 执法机制建设

建立了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由民政部门牵头,联合自然资源、市场监管、公安等部门,共同负责殡葬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。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违法土葬、散埋乱葬等行为。仅在上半年,全县共组织了联合执法行动三次,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起,有效遏制了不良殡葬风气。

#### 2. 考核制度实施

将殡葬改革纳入县级目标绩效考核体系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,包括火化率、节地生态安葬比例、违规土葬治理情况等。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季度和年度双重考核,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。例如,XX镇因推进不力被扣除了季度考核分数,促使其加快整改步伐。

#### 3. 监督举报机制

设立了殡葬改革专项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,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。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规土葬、滥占耕地等行为。对于收到的每一条举报线索,做到快速响应、严肃查处,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。例如,接到群众举报某村存在非法土葬现象后,联合执法队迅速前往调查处置,最终按规定责令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。通过这些监督举措,确保了执法力度和效果。

### 八、宣传教育与文化引导

#### 1. 宣传策略

开展了多渠道、多形式的宣传活动,旨在提高公众对绿色殡葬的认知和接受度。通过电视台、广播、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、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,广泛传播绿色殡葬理念。组织专家讲座、科普活动等形式,深入社区和农村讲解绿色殡葬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。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,开展“文明祭扫、平安清明”系列活动,现场发放宣传资料,推广环保祭祀方式,如鲜花祭扫、网络祭扫等。此外,还利用乡村集市、文化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宣传展板,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。

#### 2. 文化引导

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,倡导厚养薄葬的新风尚。通过举办集体公

相关产品

返回首页
服务地址
服务地址
详情请电话咨询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